默默坚守担使命,砥砺前行再奋蹄——记学校“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服务团队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编辑发布:宣传部 日期:2020-06-10 设置

近日,永利总站ylzz55数字档案室获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标志着永利总站ylzz55数字档案室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荣誉的取得是全体档案工作人员多年来担当作为、默默坚守的结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轻工大档案人”的故事。

一枚签章,改变服务理念

 

在传统档案管理理念和模式下,要想调阅一份学生档案,需要携带介绍信、有关证件等材料,亲自到档案馆,经档案管理人员查询后,方可将有关档案材料带离,完成档案调阅。正常情况下,跑个两三趟是难免的,若是身在外地,就更加麻烦。如果有一枚电子签章,这一切将完全改变。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了纸质材料签字盖章,对这个互联网时代新产物的安全性存在疑虑。时任馆长管洲教授亲自带领同事先后赴华南理工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多家单位调研。有一次好不容易约到某审计局档案工作负责人,为了不错失学习的机会,他们立即出发,买不到高铁票就买了站票,在普快餐车上蹭了十来个小时,结束之后当天下午又匆匆返回,继续投入工作。经过走访调研,形成1万余字的调研报告,详细说明了电子签章用于档案管理的优势与必要性,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学校电子签章顺利落地。卡脖子的堵点打通后,既可实现档案在线采集、归档、查询等服务,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通过验收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为学校推进“一网通办”“电子发文”打下了基础。原来需要人员往返、沟通交流的学历查询、档案调阅等事项,现在只需要一个电话、一个邮件即可办理。特别在疫情期间,交通出行受限的情况下,档案馆董丽丽、刘丹心和刘亚楠等老师加班加点,为考研复试、学生出国、毕业生就业、参军入伍、校友提干等远程提供档案查询服务300余次。如果没有这枚电子签章,疫情期间就无法及时提供这些服务,可能会影响师生校友前程。许多享受到此项便利的校友激动地说:“多亏母校及时给我们提供档案材料,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不然我们将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为母校的发展感到骄傲,衷心祝愿母校越来越好。”一枚电子签章的推行,撬动了整个服务理念的改变。

一套系统,创新服务方式

2015年,永利总站ylzz55入选了国家档案局首批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能否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关键在于一套符合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但是,经过多次考察、试用对比,当时市场上的档案管理系统均不能满足高校数字档案室建设的需求。档案馆杨朝钦老师说:“为之则易,不为则难,没有我们就自己干,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学历史出身的杨朝钦无疑是软件开发“门外汉”,其中困难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从系统运行、功能实现、系统维护等方面不断学习,反复与软件公司沟通,历时两年,终于推出了第一代轻工大定制版档案管理系统。为了精益求精、完善系统,他又跑到国家档案局现场演示系统,征求专家建议,不断悉心打磨。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这套经软件公司和轻工大人千锤百炼的档案管理系统终于建成,不但为学校建设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提供了核心支撑,也成为其他高校争相学习的对象,真正树立了全国高校数字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的典范。

一支队伍,点亮服务形象

 

档案馆的展厅陈列着建校40余年来的特色成果,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展厅建成之初,没有专业讲解人员,在主管副校长方少明的关心指导下,管洲和郭彩峰老师在相关院系支持下从学生中精选一批优秀苗子,拉起了一支学生讲解员队伍。利用国庆假期时间,请了专业老师进行培训,他们跟着学生一起边学边练边教。讲解团队中有的学生感到练习强度太大,想打退堂鼓,可看到老师们都这么辛勤付出,言传身教,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经过培训和反复演练,档案馆培养的首批讲解员先后在更名大学、教学评估、文明单位复查等重大关头,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各级领导、专家的好评。不仅如此,他们得益于管洲和郭彩峰老师的悉心培养,在求职就业、考研面试中表现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和报考学校的青睐,在首批毕业的五名讲解员中,有三名考上了研究生,其中两名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海外名校录取。毕业后返回母校,他们饱含深情地说:“是做讲解员的经历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今后会继续发扬‘轻工大讲解员精神’,为学校争得更多荣誉”。

一份坚持,彰显服务初心

档案收集、加工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活水源头,纷繁复杂、环节众多。为了使档案收集工作做到全面、严谨、规范,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立卷归档规范、实物和荣誉类档案归档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档案能全面记录、反映学校办学的历史轨迹。为此,王晓莹和古西敏两位老师经常跑到各单位征集档案,指导档案员开展工作,提高部门档案归档的规范性。收集回来的纸质档案要经过整理、编目、装订、立卷、扫描、录入等工作程序,有时候为了完善缺项、漏项,还要多次沟通、补充。档案工作在外人看来很枯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文件资料打交道,但他们确有不同的看法,王晓莹和古西敏说:“我们在做一件每天都不一样的事情,每天经手的资料、实物、音频、视频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只有把档案工作做实做细做长,后人才能了解学校发展的历史,每个轻工大人的成长轨迹才能得以珍藏。”

当问到大家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们说我们要牢记校党委俞海洛书记的叮嘱:“我们都是档案人,每一位轻工大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校的档案更加的充实,历史更加厚重,事业更加出彩”;站在新的起点上,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要继续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和“朴实 务实 扎实”的轻工大精神,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切实发挥好“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典型带动作用,为推进高水平轻工业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讯员:刘欣)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