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坚守“轻工”四十年初心不改——郑州轻工业学院御风奋飞的基因密码

供稿单位:宣传部 编辑发布:宣传部 日期:2017-11-02 设置

112日,中国教育报以《坚守“轻工四十年”初心不改——郑州轻工业学院御风奋飞》为题报道永利总站ylzz55面对时代赋予高等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需要、“四个”河南建设、轻工行业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再谱光荣与梦想的发展成就。全文如下:


坚守“轻工”四十年初心不改

——郑州轻工业学院御风奋飞的基因密码

 

轻工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轻工产品连接着千家万户。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沉重的驼背上,还是今天“一带一路”远航的货轮上,都有弦歌不断的故事。郑州轻工业学院正是用40年的笃定前行、初心不改,在立足轻工、植根轻工、服务轻工中,将那些吟诵了千百年的中国故事代代传继。40年来,学校坚守特色、扎根中原,为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轻工行业发展贡献了千余项高质量科研成果和10余万名优秀人才,撑起了轻工行业的“一方天地”,走出了一条地方院校特色发展的康庄之路。

立足轻工,以特色绘织蓝图

“轻工”是包括郑州轻工业学院在内的8所国家原轻工业部门所属高校的特色。建校伊始,学校就依据国家对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了12个轻工类专业。自此,开始了它立足“轻工”、服务“轻工”、发展“轻工”的特色建设之路。“八五”到“十五”期间,学校积极适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河南省轻工业发展基础雄厚的优势,提升传统专业建设质量,探索与轻工专业相配套的交叉性专业,弥补了专业单一性发展的不足。“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学校在注重规模的同时,更加突出内涵建设。2009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1年学校成为河南省政府部门与国家烟草专卖部门共建高校,奠定了在全国高校尤其是省属高校中的独特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围绕高等教育改革方向,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的办学目标,为学校沿着突出特色、勇于创新、注重质量道路进发树立了旗帜。坚持以学科为龙头,着力优化学科结构和学科布局,推进由单科性轻工院校向多学科大学的转变,使学科专业总量涵盖了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9大门类。目前,拥有省级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博士单位立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国家级别、省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别、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形成了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引领的学科雁群效应。

坚持面向行业、服务社会,加快学科平台的开放共享、优势融合。“食品生产与安全”“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两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落户,为食品行业和环境治理领域汇聚了力量;食品低温加工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成投用,为相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搭好台子,就好唱戏;有了基础,就好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多尺度复合功能材料等14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和8个省级教学团队,汇集了“双聘院士”、中原学者等大批高水平科研“尖兵”。在这些科研“尖兵”的带领下,学校大力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近五年获国家级别、省部级科技奖励97项,国家级别科研项目211项。2015,参与完成的“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大型重载机械装备动态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110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数、NI排名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植根轻工,以创新培育英才

国家领导人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学校以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重点,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工程应用+实践+创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主动适应“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对人才标准和需求的变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实践实训。与禹州市政府部门联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准工业化”。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创新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践学习不少于1年;针对国际教育培养特点,实施“2+2”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再到国外高校学习2年;针对软件工程等专业特点,组建本科教学实验班,实行“三学期制”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学校还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30多所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交流和互换留学生计划,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为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急需的国际化人才作出了贡献。

学校制订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导师队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使相应专业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场地、师资队伍一体化。

同许继电气集团、格力电器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使工程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坚守轻工,以文化汇聚力量

文化是事业发展的号角,也是独特的精神标识。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和凝聚作用,逐步形成了以文化管理人、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凝聚人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管理文化创新,形成了灵活、高效、规范的管理文化模式。2016年,学校在遵循大学章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年活动,修订完善制度100多项,新建制度40余项,为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加快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校注重以“微力量”推进“大文明”,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各个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个领域。近年来,学校涌现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魏青刚、“励志之星”吴建平等先进个人和“最美轻院人”等先进群体焕发着无限的榜样光辉。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涌现了一批师德高尚、敬业爱生的模范教师。组织优秀学生群体开展“轻院学子·榜样力量”集中宣传和巡回报告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文明之火成为师生前行的明灯。

把“立德树人”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严格教师引进,把好用人第一关;严格教学管理,把好课堂核心关;严格教材选用,把好学习重要关;严格教师管理,把好育人关键关,使“严”的文化和“实”的作风有机融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课堂育人效果。学校始终坚持德育首位原则,率先在河南省高校中施行了德育学分制,强化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开展以德育学分制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优化了德育工作方法、途径和育人环境,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服务轻工,以担当增添贡献

学校在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方面有着优良传统。40年来,学校坚持把研究放在轻工业战线上、把服务置于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上,在推进行业进步、产业升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示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大情怀”“硬实力”。与双汇、三全、“好想你”枣业等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国家速冻米面食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红枣加工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河南省肉禽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企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速冻食品防冻裂关键技术的应用,帮助河南省速冻食品企业产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以上。微生物控制关键技术的成功突破,使双汇、郑荣等肉类加工产业牢牢巩固了全国的领导地位。“通讯光缆用硅芯管母料”的成功研发,让河南省高速公路90%以上的硅芯管烙上了轻院贡献。同时,学校还积极参与行业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技术标准制订,为行业、企业的科学发展铺平了道路。

40年来,广大优秀毕业生在服务轻工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0余万名毕业生广泛服务于全国轻工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领办、创办了100多家亿元以上企业。全国食品、烟草、家电、日用化工等轻工行业龙头企业的大批中高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均毕业于该校。学校毕业生深圳喜德盛自行车公司董事长谭伟龙,不仅将自己生产的自行车作为仅有的一个代表轻工行业的产品带进了“建国60周年展”,而且还在国外打开了一片天地,使中国品牌响震世界。

新时代、新使命。面对时代赋予高等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朝气蓬勃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将以更加澎湃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需要、“四个”河南建设、轻工行业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再谱光荣与梦想的时代乐章。


网址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11/02/content_488186.htm?div=-1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